中国义勇军网——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她的捍卫者,关怀最后的抗战老兵及遗属
  首 页 以热爱祖国为荣 义勇军在行动 抗战史学刊 专题研究 烈 士 陵 园 义勇军论坛 留言簿 商务.文化 
 
耿谆答日本作家野添宪治问(连载二) 
加入时间:2009/1/9 18:33:12   点击数:22995

 

    1995年12月7日至10日  王留柱记录整理

    (二)
    野添: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你将你小时候的事情,现在还记忆犹新的简单谈一下。
    耿谆:好。我出生于1915年,那时孙中山先生已创立了中华民国,我是民国四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出生在襄城县县城北大街。
    我8岁开始上学的。8岁以前,我现在记忆最清楚的是跟着祖母背着烧香布袋赶庙会,去到有神胎的地方烧香,如城隍庙、南寺院,蹦蹦跳跳很高兴。
    我8岁开始上学,那时不是学校,是私塾。我11岁那年,县城被土匪打开,市面房也随之被土匪放火烧掉了。生意人遭受一场大火就贫穷了,从此以后,我就等于失学了。我12岁时,我的祖母去世,这是我家庭的大转折,给我的刺激很大,所以我直到今天都铭记不忘。
    野添:你可以简单谈一下上私塾的情况。
    耿谆:小时候上私塾,开始读《三字经》,以后读《论语》等,也就是所谓的五经四书。我上了三年学,《四书》读完了,五经中只将《诗经》读完,其它几经没有读。
    野添:家被烧了以后的情况怎样?
    耿谆:家被土匪烧了以后,我就失学了,后来又读了一段,困难了又停,这就叫时上时辍。我到14岁的时候,家里更贫困了,我算彻底失学上不成了。可当时在城里住,得生法顾住生活,所以,我就摆了个书摊,收卖故旧书。我收的那些故旧书,有些是破书有些是单册,收回以后,破旧的粘粘补补,单册的等凑齐了就摆出去卖。就这样赚些钱来补贴家里。
    野添:这大约有多长时间?
    耿廓:大约有三年的时间,以后我就当兵了,我再谈谈我摆书摊所得的好处吧!
过去家穷苦,没有钱买书读,自从摆了书摊,我就有书读了。我收来的破书种类很多,什么书都有,在没有卖出去以前,我就在那里读书。我尽管没有读过整套的书,可收来的故书都读了。尤其喜欢读《名人传》、《名将传》、《名相传》这些历史书籍。没想到失学以后,我又有了这样一个读书的好机会。那时,我就好象拥有一个小书库一样。
    野添:你那时的生活相当贫困,但你却读了大量的好书,这给以后的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现在是不是还喜欢经常去蹓蹓书屋什么的?
    耿谆:是这样。幼年时由于家庭贫困,我没有上多少时间学,但我在青少年时读了许多这样的好书,这为我以后的做人,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我还喜欢去逛书店。
我从小除喜欢读书外,还喜欢书法。当时我收买的也有字贴,我就拿着仔细看,这看贴也叫“读贴”。有时也照着写,由于没钱买笔墨纸张,不能坐在那里练字,我就在地上划。那时听说那里石碑上的字好,我都老远跑去看。象北大街苏家门上挂的“化雨春风”和三里沟一家挂的“品冠达尊”两块匾是晚清襄城文人李廷聘所书,那字写得很有气势。还有北街张家挂的“三世司铎”那块匾,是许静(字海楼)写的,也都写得很好,我曾经久久地站在那里观摩,有时一站都是很长时间。

    (三)
    野添:你当年读书时,对你将来有什么想法?也就是说你当时的志愿如何?
    耿谆:当时是没有办法,家庭贫困,不得不做些生意维持生活。以后年龄大了,觉着做那个生意不是长久之计,人的一生应该有点建树,有点成就,不管是在文学方面,或者象班超那样去投笔从戎。总之,要有志向,要有奋斗目标,要争取有所作为。当时我喜欢看《名人传》、《名将传》就是有效法他们的这种志向。所以,我到18岁的时候,就自愿去参加了部队。那时还是募兵制。
    野添:你是在何处参军的?
    耿谆;我是1932年,在本县参加军队的。当时国民军第15军64师191团2营5连在襄城招兵,我就参加了。
    野添:你从一个文人,转变成为一个军人,这种转 变的原因你谈一下吧!
    耿谆:以前说了,当时我就有一种志向,认为人的一生,要干出些事业,应该外出走走,认为俯案读读写写,无啥作为。所以也就特别敬重班超的为人,也要投笔从戎,做出一番事业。
    野添:当时参军要不要条件,也检查身体吗?
    耿谆:当时只要身体好,报上名就行了,别的条件没有。
    野添:当时你的薪水多少?
    耿谆:每月只有三块银元的薪水。
    野添:当时家里愿不愿让您去,反对吗?
    耿谆:当时家里不愿叫去,因为我才18岁,没有外出过,不愿让离开家,但我有我的志向。我如果能成为一名文学家,就可以著书立说,我既不能成为一个文学家,就要走武人的道路。
    野添:在当时与你同龄的人参军的也不少吧!
    耿谆:也有。
    野添:你刚入伍是什么兵?
    耿谆:我刚入伍是二等兵,因为我识字,大概是半年以后,把我提升为文书上士。
    野添:上士比士兵的待遇强了吧?
    耿谆:上士的待遇高一些。文书上士主要就是做保管文书,填报表册之类的工作。
    野添:文书上士你大概干了多少时间?
    耿谆:大概一年多一点,我就又升为司务长了,司务长就是官了,主要是管杂务,如:服装、弹药、粮秣。
    野添:这都是个小官了?
    耿谆:是准尉。
    野添:你当时有多大年龄?
    耿谆:我那时只20岁。升司务长后,我请假回家结婚。
    野添:你这次回去结婚,全家都高兴吧?
    耿谆:因为当了小官,全家都很高兴。
    野添:你爱人叫什么名字?
    耿谆:我爱人叫李惠民。
    野添:你把你夫人的情况谈一下吧!
    耿谆:我夫人比我小4岁,结婚时她才16岁。她是1919年生,家住襄城县北灵树村。现在我的大儿子还在灵树村住。因为五几年下乡改造,那里有亲戚,我们就下放那里了。
    野添:你岳父家是农民?
    耿谆:我岳父家是农民,但他家的读书人也很多,算是半耕半读之家吧!不过我爱人不识字。
    野添:结婚是在什么时间?
    耿谆:我记得是冬季,将近春节了,大概是1935年元月。婚期是一个月。
    野添:结婚时很热闹吧?
    耿谆:亲友都去了,很热闹,都是来贺喜的。
    野添:结婚以后就返回部队了?
    耿谆:一个月以后就返回部队了。
    野添:当时国内农民都稳定吧?
    耿谆:当时国内农民、商人都稳定。
    野添:当时部队都干些什么?
    耿谆:主要是练兵,维护地方治安。
    野添:部队都到什么地方驻军?
    耿谆:部队没有离开河南,到过南阳,临汝等地。
    野添:能不能经常回家?
    耿谆:我结婚三年后,因北上抗日,才回家一次,家属也一直没有跟随。我是在芦沟桥事变前升到机关枪二连任少尉排长。
    野添:管多少人?
    耿谆:那时编制不大,一排有40几个人。管三个班。
    野添:那时是否是“三三制”,一排三个班,三排一个连,三连一个营。
    耿谆:不是,那个时候是这样的,一个营是四个连,包括一个机枪连。机枪连是随营说的,一营的是机枪一连,二营的是机枪二连。步兵是随团说的,第一营是一、二、三连,二营是四、五、六连,第三营是七、八、九连。
    野添:芦沟桥事变前,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有没有冲突?
    耿谆;没有。那时我们在河南,芦沟桥事变后不久,部队奉命北上抗日,我在行军途中升任营部副官,时间大概是1937年农历8月初。
    野添:那时河南有没有八路军?
    耿谆:河南没有。我们北上时,队伍开出雁门关以后,就和八路军并肩作战了,当时国共两党合作了。
    野添:那是在山西那边吧?
    耿谆:是在山西那边。我们由河南到石家庄,又乘石太铁路线上的车,下车后到太原,以后就和八路军一起行军了,并肩前进了。(待续)


版权所有:中国义勇军网
联系电话:13837446306 联系人:王晓楠 E-mail:wangxiaonan05@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