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勇军网——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她的捍卫者,关怀最后的抗战老兵及遗属
  首 页 以热爱祖国为荣 义勇军在行动 抗战史学刊 专题研究 烈 士 陵 园 义勇军论坛 留言簿 商务.文化 
 
《一路有你》系列报道——生死约定 
加入时间:2011/4/22 18:07:40   点击数:15747

  编辑: 全亚军

广西宁明烈士陵园,李保良衣冠冢前,郭益民痛拜战友。

 

400高地,广西宁明爱甸中越边境我方最前沿的主权高地。距异国领土咫尺之遥,不顾身体登上山巅的李如意对着弟弟牺牲的方向放声悲泣。

 

广西宁明烈士陵园,老兵祭奠战友。

 

爱甸村一条商旅小道前,郭益民久久伫立,当年,二十出头的他和战友们就是从这儿出击,反击越南侵略者。

 

越战老兵、烈士家属与现在的边防干警在界碑前合影。

 

战友相逢,第一杯酒先敬烈士。

 

边贸如火如荼,一颗烟、相视一笑,往事如烟。

 

郭益民的留言簿,奔跑各地寻访战友,几近记烂。

 

中越边境友谊关城楼上,如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与越南领导人的合影。

 

烈士家属到广西扫墓。

 

因墓地整体迁移,原前线附近的战时墓园已经荒芜。

 

老姐姐伏在烈士墓上痛哭。

 

当年的机枪手如今年过五旬,回到战壕里,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参战老兵带来了当年的照片。

 

参战老兵带来了当年的军装。

 

边境爱甸村偶遇的婚礼,据称亲友中不乏越南边民。

 

羞涩的越南边民。

 

400高地向越方瞭望。

 

当年军车出境的战道,如今繁忙的友谊关边贸通道。

郭益民对战友李保良的情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年来的两部影视作品《集结号》和《落叶归根》。为了一句约定,32年后,越战老兵仍在为寻回牺牲异国战友的骸骨奔波,希望英雄魂归故里入土为安。郭益民用他的执着甚至有些执拗诠释着“信、义”二字的内涵,上演了现实版的“谷子地”传说。

清明前夕,广西南宁火车站出站的人流中,记者一眼认出这位消瘦黑矮,发丝灰白,胸带刻有“越战老兵”字样牌章,虽然一只眼睛失明,整个人却仍透着干练气质的老兵------郭益民。老郭这次是专程陪越战阵亡烈士李保良的家属来广西扫墓的。32年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年仅19岁的河南济源籍战士李保良为国捐躯战死他乡,这是事隔这么多年之后,自小拉扯他长大的两个姐姐头一遭来南疆看弟弟。而老郭本人,为了寻找烈士遗骸这件事儿,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回广西了。

枪林弹雨中的“生死约定”
1979年,在济源下乡的21岁知青郭义明(郭益民曾用名)和19岁的本地青年李保良同时参军入伍。当时,中越边境形势严峻,战事一触即发。

1月4日,新兵郭义明和李保良随部队开赴广西前线,开始了紧张艰苦的战前训练,老郭自今清楚地记得部队的番号:383团3营机枪连。李保良在一排一班,他在二排六班。两人在连队的岗位一样-----重机枪副射手。

本是同乡,又对脾气,年轻的郭义明和李保良很快成了新兵连里最好的朋友。而在当时,战云已经层层密布在边境线上,枪炮声近在咫尺。“有一天中午大概12点多,我俩在河边稻草垛上短暂午休,平时少言寡语的李保良突然对我说心里很紧张‘咱也没打过仗啊,就电影里看过’……”

后来,两人所在机枪连战前整编拆分到各个步兵连,见面的机会逐渐减少,直到当年3月1日,已经入越作战的两人在一天早晨领取干粮时意外再次相遇。短暂的重逢机会连多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炮火就在不远处,身边不断有伤兵被抬下阵地,之前一段日子,两个年轻人已经各自不断亲眼目击许多战友倒下……

“我要是死了,你要把我想办法弄回家去。”

他们在短暂的交谈中作出了这个“生死约定”,郭益民记得当时哥俩儿的语气“很平静”。然而他万万想不到,这真成了两人的诀别。10天后的3月11日夜,在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战场时,李保良牺牲,时年19岁。

时过境迁 矢志不渝
现在的中越边境,硝烟早已散尽,边境贸易如火如荼,再不是老郭他们出征时的模样。

南疆,这片烈士们曾经洒下热血的红土地上,如今正描绘着东盟战略合作、共谋经济发展的蓝图。当年383团出兵反击越南侵略者过境的地点宁明市爱甸村如今已经是一个多民族、不同国籍杂居、双方通婚、往来、贸易频繁的通商口岸。战争,在新一代脑海里早已经回归到影视作品或新闻、小说的概念当中。

然而有一个人却没法将往事释怀。

《战友:我要背你回家》-----摘参战老兵张红亚有感郭益民事迹诗:

亲爱的战友,我寻你好久。当年归国的时候,才知道你没能撤走。听说那场激烈的战斗,敌人的炮弹击中了你的头颅。你的鲜血潺潺淌流,你的生命顷刻乌有。军情紧急来不及停留,服从命令我们没再坚守。如今你伏在异国的哪个山头?如今你躺在他乡的哪条山沟?转眼已过三十秋,思念使我常愧疚。记得战前咱曾紧握双手,记得战前咱曾紧紧相搂。承诺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承诺一定要踏上归家之路。既是战死生命无救,生者也要背回死者的尸首。可知我这些年的感受?可知我这些年的隐忧,没把你背回放进灵柩。无论有什么理由,也该让你长眠在自家村口。如果我的承诺不能成就,纵使到死我也不会善罢甘休。等盘缠攒够,我还要上路,也许前面山高坡陡,也许前面风多雨稠。当年的承诺依然如旧,一定要兑现不折不扣。纵使前额再添几道褶皱,纵使身体再继续消瘦。相信苍天也会保佑,满足我承诺的要求。我将备好祭奠的美酒,我将备好祭奠的腊肉。等我找到你的时候,一定让你把家乡好好瞅瞅。看看咱中华神州,盖了多少大厦高楼!

三十多年后,许多历史逐渐清晰显示在世人面前,客观条件日趋成熟。已经人过中年的郭益民踏上了还愿之路。

400高地的悲声
原本按老郭的性子,在没完成心愿之前,他不想联系李保良的家属,原因很简单,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法面对”。可也是机缘巧合,在他四处寻访战友打探消息的过程中,一次被电视台来了个当街现场采访,这段儿正巧被李保良家同村乡亲看见。于是李家方才知道多年以后仍有战友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也才知道自己亲人当年并未回到祖国……

于是,这个细雨染绿南疆青山的清明。已经年过花甲,拉扯保良长大(李保良自幼丧母)的二姐李凤清和同样年届六旬的三姐李如意,还有当年亲自送哥哥上大队入伍的小弟,如今也已46岁的李有良在郭益民的陪伴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蒿草高密、险峻陡峭、寒风凛冽的两界山我方400高地主峰山巅,白发亲人遥望异国,再难抑制内心的悲痛……刘航/TAKEFOTO


今年80岁的老母亲理解支持儿子寻找烈士遗骨的事儿,此前主动要求住在敬老院的老娘年前被接回了老郭大哥家居住,豁达开朗的老人常问老郭盘缠够不够……

 

李保良参军前借人衣服拍的这张照片成了他留在世上唯一的形象。多年来,战友永远年轻的面庞就伴在老郭床前,早晚三炷香。

 

四处寻访,老郭的车票和话费开销不小。

 

各地战友联谊,声援老郭义举。

 

老兵少有的放松活动,街边儿看老头下棋,偶尔也自己上阵杀上几盘儿。

 

郭益民现在赖以糊口的营生,当一天油漆工能赚70块左右。

 

老郭新分到的廉租房。

 

寻访路上,有时只能靠救助站接济车票。

 

新房的保安也是退伍老兵,和老郭处的不错。

 

几年来各地战友,媒体、家属以及普通群众的捐款,老郭都一笔笔记得清楚。

 

李保良旧照。

 

郭益民(郭义明)现在留存的唯一可以证明自己当年作战的文书。

四月初,中原古都许昌。一幢崭新的两室一厅楼房里,记者再次见到老兵郭益民。老郭说这是当地政府照顾他给分配的廉租房,四五十个平米,每平米月租仅要一块钱!条件他相当满意。“这地点在你们北京相当于三环附近,国家对我真是不错了!”为战友的事儿如今也算走南闯北了的老郭一边念叨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边把记者让进还仅悬挂了一幅主席像的清水房。而在此前几个月有兄弟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老郭那时还住在只能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的几平米出租屋里。

漫漫寻访路
提到找遗体这件事,老郭习惯性地点了一支烟,沉默良久,开始叙述两年多来自己的经历: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相关军事资料在三十年内属国家机密。我作为受党教育,亲历战火的老兵,即便个人的兄弟感情再难放下,也不可能超过理智做一些不当的事情,加上这些年经济条件不好,又有病(郭益民战后因意外导致右眼失明),我只能把这个心愿埋在心里三十年。直到2009年,我才开始踏上寻访战友,查找线索的路。

五十多岁,文化水平有限,身有残疾的老兵,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想找寻到确凿的相关战史资料和当时亲历那场战斗的战友了解情况,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于是,这个自小被母亲定性为“极倔”的男人开始实施所有他能想到的办法------

一开始,老郭想到网上发帖,从没摸过电脑的他到许昌的网吧求小孩儿帮忙, 80后、90后们连理都不理这个“有毛病”的老头儿,后来连买烟带买水,还垫付上网钱,却换来帖子发上去石沉大海的结果。

他开始转向寻访各地民政部门、地方武装部等单位,同样不顺利,很多地方连门都不让他进,他清楚地记得光魏都区武装部他就跑了不下7趟。

他还专程坐长途车到老部队驻地,发现营房早变成了工厂厂房……

2009年五一,老郭想出最原始的一招,干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想要寻访的战友姓名打印在一条横幅上,到许昌市闹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悬挂起来。一时间观者如潮,有人理解赞许他有情有义,也有人讥讽甚至指责他给国家抹黑造谣。老郭不为所动,沉默不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三天,竟真的有知情者找到郭益民,当地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件事。他打听到了当年和李保良同班的战友许平生活在武汉。

当年十一,老郭只身前往武汉。“许平”,这么平凡的名字是唯一的线索,眼前,是上千万人口的都市……这个倔老兵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他先在装修工地找了份油漆工的活儿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一旦休工,就把全部时间用在到人流聚集区打横幅等知情人这事儿上。

老郭等来的是警察。

被带到110接警中心问明事由后,户籍警也被眼前的老兵感动。通过户政系统,调出了武汉三镇所有叫“许平”的人。

多少次惊喜和失望之后,许平,终于被找到了。接下来的两年多里,郭益民开始辗转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等地。班长丁敬行、大难不死的主机枪射手赵怀生、当年亲手背李保良下阵地的战士陈建国等多位那场战役当事人被郭益民一一找到。他们被老郭义举感动的同时,也以确凿的回忆叙述和大量一手资料不断充实着郭益民的讯息库,使他更进一步坚信:烈士遗骸仍在异国安睡,请回亡灵归乡安葬并非没有可能!

机枪手的这些年
从橘子洲头到长江楚地、从中原古都到邕水绿都……老郭的寻访路看似风光无限,外人绝少知道,这一路多是靠一点一点打工赚路费,一步一步靠腿丈量,甚至有时候为了省钱要到救助站“蹭饭”靠“遣返”车票救助归乡。

原本,八十年代初退伍回来的他在家乡一家橡胶厂当上了工人,而到了2004年,不再年轻、没有学历且身体不好的他就已经成为下岗工人。

为了战友的事,他已经被一些身边人看成另类。加上独处多年,唯一的女儿也很少和他联系。而最让他感到欣慰同时又感到心痛的是,今年80高龄的老母亲坚决支持他的想法,甚至总在他出门前问他有没有盘缠,而他在这样的年龄却没能力在母亲身边尽孝……

保良,我们等你回家
《寄给长眠南国的战友》-----摘自郭益民短信转战友诗

杨柳青青,烟雨蒙蒙。又逢清明,我心作痛。掬一把浊泪洒向天空,让悠悠白云捎向南岭。吟一首小诗包含深情,让电波带给南疆的英灵。我的战友我的弟兄,可否听到这呼唤之声?煦煦春风,把深情传送。三十二个春夏秋冬,三十二载缅怀之情。因为路途漫漫加上贫穷,从未到墓前鞠上一躬。也许他人已把你们忘却干净,但我们永远记得很清很清。那个农历的年终,我们一起向南疆聚拢。当时的你我都非常年轻,正把美好的未来憧憬。头戴一颗五星,红旗缀在衣领。祖国在我们心中,分量超过了生命!当外敌侵犯祖国的边境,我们的愤怒冲破了头顶。既然来当兵,决不辱使命…...

令老郭略感欣慰的是:在他先后四次前往广西边境通过两国边民不断探访后获得消息:在当年李保良牺牲地曾数次发现人的遗骨,最近的一次边境行,他还托人带回了一些干草和土放在他床边李保良照片下面。

郭益民知道,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些事已经非他一己之力能够成功。但倔强的老郭还是不愿放弃,只因当年与烈士一样年轻的时候,他们都曾在木棉树血红的花下向祖国母亲发誓:

宁愿往前一步死,绝不退后一步生!

刘航/TAKEFOTO

版权所有:中国义勇军网
联系电话:13837446306 联系人:王晓楠 E-mail:wangxiaonan05@163.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