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温家宝四月十一日到十三日访问日本。这是中国领导人六年半来首次访问日本,因此引起外界格外关注。
国会演讲安排独具匠心
温家宝在日本的行程安排独具匠心,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将双方政治接触的规格和层面拉得最高,比如会见日本天皇和在日本国会演讲;二是在民间交往层面上,将范围拉得最广,比如与日本农民见面,并与日本学生一起打棒球等;三是通过视察孔子学院和会见日本思想界人士,凸现此次日本之行的多元性和立体性。这三个特点的背景就是,前几年中日关系降到最冰点,不但体现在政治层面,更体现在双方民间的心理陌生和疏远感方面。但无可置疑,中日关系对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两国关系面临两千年来首次“两强并列”局面之际。此次行程安排既凸现双方有意发展政治关系的意愿,也凸现民间交往对于消除双方误解的重要性,更凸现两国文化接近所带来的长远前景。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到另一国议会发表演讲,均被视为一个很高的外交礼遇。自最近几年中日关系恶化后,两国高层往来完全中断,更谈不上到对方国家议会发表演讲;就连中国前总理朱镕基二零零零年访日和日本前首相小泉二零零一年访华,也都没有这样的安排。因此温家宝在中日关系刚开始融冰之际,就被安排到日本国会发表演讲,从安排上显示出双方有意拉高政治规格的意愿。
安倍四月底能否在美国国会演讲?
以此反观日美关系,人们可以发现,小泉卸任前最后一次访美,坊间有传闻显示小泉本拟到美国国会演讲,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原因之一似乎是日美在历史观问题上的分歧。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安倍四月底也将访问美国,安倍届时能否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自然又一次引起分析家们的关注。由于安倍的美国之行一推再推,因此日美关系在安倍的“全方位外交”中到底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这一框架内,安倍四月底是否将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似乎是衡量日美关系的指标之一。
温家宝在日本国会的演讲,以及四月底安倍能否在美国国会演讲,似乎能从一个侧面折射日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某种平衡关系。
中日结构性调适:需要三个视角
当然,温家宝访日之后,中日关系依然面临艰难的结构性调适。在这方面,有三个方面的视角也许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是就中日双边关系本身而言,其间包括中日近年历史上的种种恩恩怨怨,以及当代的种种战略冲突和未来的潜在利益互动。
二是跳出中日关系本身的范畴,将中日关系置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发展阶段上开予以审视,这些人类智慧的发展阶段,相当程度上就包含着欧洲智慧。
三是将中日的百年恩怨放到近代中日在亚洲中心的互换天平上,更放到最近五百年东西方秩序的互换,以及在这其中,日本和中国作为亚洲现代化的两个先后重要国家,既面临位置和心理调适,同时又面临思想启蒙、精神梳理和现代化的艰难过程。
上述三个视角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中日关系日常的磨合与互动,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切忌由于双边关系对此日常磨合与互动,而忽略了这一关系某些深层的因素,亦即上述第二和第三点所需要的视角。
处理中日关系,只有紧紧抓住上述三个看似不同,其实互有联系的视角,才能不因务虚而忽略轻视日常磨合的艰难,也不因日常磨合的艰难而一叶障目,忽略中日关系的深层结构。
作者: 文青 编辑: 印权斌 |